北京時間15日共同社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IMF[微博])擬把人民幣納為與美元和日元等同樣的主要貨幣。即將得償所愿的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仍然任重道遠。日美歐或將繼續向中國施加壓力,促使其加快金融改革。
對中國和世界是雙贏的結果。IMF方面13日一公布擬在30日的理事會上決定把人民幣納為主要貨幣,中國人民銀行[微博]好似早有準備般發表聲明,積極評價IMF的判斷。
據
DZ50地質管檢測員檢測,對于中國而言,人民幣成為IMF認定的主要貨幣,被納入儲備貨幣組成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曾是國家目標之一。中國似乎認為作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無法忍受人民幣未在其列。
中國為實現目標接連推出人民幣及金融自由化舉措。同時通過控制匯市干預、決定在倫敦發行人民幣計價國債等,大展改革姿態。
察覺中國干勁的是英國、德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它們加入中國主導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深化與中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并向IMF表明支持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
在歐洲的積極動作下,當初態度謹慎的日本也在10月下旬改變態度,日本財務相麻生太郎表示在滿足采納條件的前提下能夠接受人民幣“入籃”,稱“可信賴的貨幣增多并非壞事”。
據
DZ50地質管檢測員檢測,
作為IMF最大出資國的美國,此前曾對人民幣“入籃”持消極態度。美方認為人民幣匯率不夠自由,在9月下旬于華盛頓舉行的美中首腦會談時向中方表示若要獲得美國對人民幣“入籃”的支持,就須滿足IMF所提出的“可在國際上自由交易”這一條件。
不過,提高新興市場國話語權的IMF改革方案因不喜中國影響力擴大的美國國會反對而沒有實現。若美國堅持對人民幣“入籃”表示消極態度,中國很有可能對以日美歐為中心的國際金融秩序更加反感。美財政部長雅各布·盧本月6日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舉行電話會談時不得不讓步地表示,符合IMF標準的話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