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匯占款10月短暫回升之后,11月再次進入下降通道。
12月14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為25.56萬億元,相比上月末下降3158億元。
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居民、企業凈購匯增加,另一方面是央行可以動用的其他外匯資產(如商業銀行以外匯形式上繳的存款準備金)不足,所以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直接體現為外匯占款的下降。”招商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萬釗分析。
外匯占款下降說明通過央行渠道的購匯數大于結匯數,導致央行外匯占款減少,同時也體現為外匯儲備負增長。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1月外匯儲備出現大幅縮水,當月減少872.23億美元。
企業或居民購匯增加的原因是人民幣存在貶值預期。8·11匯改以后,人民貶值預期雖然有所緩解,但是包括美聯儲加息預期在內的因素使人民幣貶值壓力繼續存在,由此導致企業或居民購匯數仍大于結匯數。
11月人民幣走軟,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差價有所擴大,企業又增加了購匯。
據
DZ50地質管檢測員檢測,長期以來,央行外匯占款曾是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和國內流動性的重要影響因素。理論上,外匯占款變化和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化高度相關:當外匯占款下降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對沖流動,反之亦然。
此次外匯占款大幅下降之后,市場上關于年內降準的預期再次升溫,外匯占款下降說明跨境資本外流的壓力上升,央行明確維持流動性充裕的態度,預計會采取包括降準、公開市場操作、SLO在內的多種方式積極對沖。
11月末廣義貨幣M2和狹義貨幣M1增速分別為13.7%、15.7%,二者增速已連續三個月處于高位,顯示貨幣供應量充足。利率方面,Shibor7天期利率由11月初的2.291%降至月中的2.278%,月末再升至2.299%。剔除IPO打新的影響外,貨幣市場利率仍保持在低位運行。
一是貨幣供應量充足,二是貨幣市場利率還保持在低位,短期內央行沒必要通過降準來釋放流動性,完全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保持流動性適度。
人民幣下一階段還將繼續承壓,企業和家庭資產負債表重構還沒結束,未來幾個月央行外匯占款還會進一步收縮,未來采取降準的措施是必然的。